Alexa

未來不必再買摩托車了?「共享電動機車」能否成綠色運輸新解方:專訪WeMo Scooter創辦人吳昕霈

未來不必再買摩托車了?「共享電動機車」能否成綠色運輸新解方:專訪WeMo Scooter創辦人吳昕霈
撰文: 樹冠生活/ 黃筑瑜     分類:E永續環境     圖檔來源:樹冠生活/ 黃筑瑜 日期:2022-11-09

幾年前,台灣街頭巷尾有了不一樣的顏色,藍綠相間的 WeMo Scooter 開始穿梭台北街頭,成為全亞洲第一間提供共享電動機車服務的企業。幾年過去,從沒人知道共享機車,到眾多廠商加入市場,共享經濟早已深入民間。就2021年台北市交通局統計,共享機車使用率已達22.4%,相比他國已是全球使用率最高城市,正創造獨有的交通環境與永續可能,呼應淨零碳排的主張。

目前,全台機車總數約有1,400萬輛,扣除未成年人、年長者等,我們的日常,真的需要人手一車?城市出行,當下能有怎樣的彈性選擇?又可以看見什麼未來趨勢?WeMo Scooter的未竟之旅,持續上路!

城市,能有什麼改變?

 

時光回到2015年,那時台北橋機車瀑布還沒揚名海外,但擁擠程度卻不亞於今日,繁忙交通與隨之而來的汽機車廢氣,早是這座城市的生活日常。

 

必須看見問題,才能解決問題。經歷多年海外生活,WeMo Scooter(後簡稱WeMo)創辦人吳昕霈始終沒有忘記台灣是家,放下外商高薪後,延續麥肯錫專案經理時參與的《台灣白皮書》,從客觀視角凝視城市生活的交通問題。原來台灣不只存在汽機車廢氣問題,機車使用率更是始終偏低,一天往往用不到一小時,卻還是必須買一台車,那有沒有辦法不買機車,卻仍享有通勤服務?或許還能改善城市生活環境?

 

於是「共享電動機車」成為解方,但可以想見,不只沒人知道什麼是共享機車,那時幾乎人手一台機車,為何還要使用共享呢?面對質疑,「創業其實就是在面對未知,如果有百分之百的答案,那一定所有人早就看到了,不會輪到我。」於是吳昕霈抓準科技進步、智慧手機普及的趨勢,結合共享經濟、空污等議題,從一間鐵皮屋裡,開啟了共享機車濫觴。

 

「我們把自己的角色定義為『類大眾運輸』,主要是在承接不同公共運具間轉乘的服務,目前雙北及高雄已有很好基礎去推行,未來仍有機會持續拓展區域。」出走或許正是為了歸根,2015年至今,共享機車從無到有,甚至成為全球指標,WeMo始終堅持「使用者第一」原則,著眼提供親民服務,不斷採納使用者需求心聲,從App評分及評價就可觀察,是深受好評。

 

全台目前總投放車輛超過七千台,平均約150公尺就能取車,更有七十多萬熱絡會員,整體也已達到一億公里騎乘,足足為地球減碳3,800公噸,城市其實正在改變。

 

共享機車的方便性與機動性,提升城市生活的便利。(圖片來源: WeMo Scooter)

 

不斷優化!以方便出行為原則

 

既然回到台灣,吳昕霈提供的服務自然也是接地氣的。先依據台灣潮濕高溫氣候以及多雨特質,不只為安全帽戴上面罩,為騎士擋風遮雨。實驗兩年,近日也推出全新防臭安全帽2.0,採用醫療級「奈米銅纖維」材料作為內襯,克服必須安全帽共享的最大阻力。

 

而面對使用習慣,不同於單一費率的租用服務,WeMo更善於從使用者經驗之數據,推演出多元使用習慣。便針對通勤族、業務人士、暑假學生、一日台北出遊客等客群,推出多種服務方案,為騎士精打細算,持續實現共享經濟不同可能。更看見機車出行往往有導航需求,貼心在車輛上裝備USB充電孔,讓出遊不再為充電苦惱。

 

WeMo Scooter 使用介面可快速看到鄰近區域的可租用車輛,也可依據需求,選擇合適方案。(圖片來源:WeMo Scooter)

 

「共享機車服務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看,一個是硬體的,像是車輛、安全帽;一個是服務的,是關於App介面怎麼操作、怎麼找車、怎麼聯絡客服、怎麼還車等等,我們很重視服務體驗,因此在細節地方多花了很多時間,像是合作停車場,就是為了讓使用者不必擔心車位問題及停車費。」看見共享機車服務的點線面,關鍵在於吳昕霈自己也是資深用戶,深知使用者心聲,為了收集更多第一手回饋,更開放WeMo夥伴免費使用共享服務,用實際行動號召參與,邀請夥伴在一次次出行體驗中,發現優化方向,讓服務持續深化人心。

 

WeMo Scooter 在雙北、高雄市區合作多間停車場,試著解決共享機車的停車問題。(圖片來源:WeMo Scooter )

 

「前期做使用調查的時候,有一對大學生情侶跟我說,只有兩個人一起出門時才會使用WeMo,一個人時不用使用,因為這樣會比搭公車便宜。」一段使用者回饋,也讓吳昕霈感受到,共享機車的服務也正幫助有需要的人。

 

發揮共享機車最大效益!為智慧城市鋪路

 

WeMo目前採用台灣機車大廠「光陽」所推出的Candy車款,在人人熟悉的國民車背後,卻可藏著高科技。透過車聯網技術,WeMo設計出可以監控車況的黑盒子,不只能收集騎士行為、交通狀況、路況數據等資料,持續作為優化服務的依據,當未來整體使用量能達到一定程度,也能成為政府施政的來源。不只能偵測城市車流間PM2.5指數,更帶來路見不平,把路鋪平的施政導引,以及淹水地段的偵測,目前與地方政府以及國家災害防治中心都有接觸,共同討論應用的方向與價值。

 

除此之外,WeMo也正參與高雄市推行的「交通行動服務」(Mobility as a Service, MaaS)計畫。是透過單一平台整合多元運輸服務,實現交通便利性及資訊透明度的服務系統,目前就結合捷運、市區公車、輕軌、渡輪、台鐵、腳踏車、共享機車等運具,透過相關APP,旅客就可依據即時時刻表,自由搭配出各式轉乘選擇。將原本零散的公共交通資源進行整合,不只提高使用率,更省去旅客資料搜集、統整的時間,邁向智慧出行的未來。

 

共享,通往更永續的未來

 

「WeMo的核心理念是『改變城市樣貌,讓城市生活更美好』,所以不論是採用電動車去解決空汙,或是透過數據收集,優化交通政策,都是在這個大方向下的實踐。」透過WeMo的共享電動機車,不只讓出行更永續,其實也開啟了使用者的生活想像,實現出一種工具、多種詮釋的多樣性。

 

當吳昕霈與朋友聊起使用心得,就發現不少人慢跑回程會使用WeMo代步,就可因為不必跑回頭路,而看見更多沿途風景;也有很多開車族群,因為WeMo而再次重溫騎車去夜市的過往生活。有時城市生活不是缺乏美好,而是缺少發現,共享機車正巧提供著一種舒服、方便的服務,帶領旅人穿梭大街小巷。追求永續,WeMo服務仍不忘接地氣,總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為優先,這段未竟之旅,未完待續。

 

WeMo Scooter 創辦人 吳昕霈。

 

Info
WeMo Scooter官網
WeMo Scooterf粉絲頁

基金名稱(幣別)
一周績效(%)